黄骅海丰镇盐业兴衰史(二)-j9九游会登录入口

盐业史话

黄骅海丰镇盐业兴衰史(二)
发布时间:2016-09-05发布者:大连盐化栏目:盐史趣谈

发布时间:2016-09-05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黄骅海丰镇盐业兴衰史(二)

文章来源:中国盐业协会

二、鼎盛时期的盐业

唐、宋、辽、金,为海丰镇盐业兴盛时期。唐代以前,海丰镇盐民煎盐为一家一灶或数家合灶,官府派吏监督收税。唐中叶盐铁恢复专卖;设度支盐铁转运使,理财专家刘晏整顿盐法畅运,以广财源。高宗时重开浚无棣河,内河航运盛况再现,海丰镇一带盐运繁忙,往来经商的船只经常阻塞了河道,当时得名“通商镇”。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“晚来潮正满,处处落帆还”的诗句正是描写当时盐场矗立、商贾云集、一川白浪、帆樯如织的盐业盛景。辽金之际.,沧州司设盐场9处,晋献16州始得河间煮盐之利,于是塞北各州尽食沧盐。据《盐山新志》载:沧盐之极盛启于五代金辽,南场之盐犹复偏给北方泉州(时海丰场属南场)。至金代,海丰镇一带盐业更盛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卷四十九载:“益都,滨州旧置两盐司,大定十三年(1173)四月,并为山东盐司。二十一年,沧州及山东各务增羡,冒禁鬻盐,朝论虑其久或隳法,遂并为海丰盐使司。……是后惟置山东、沧、宝坻、莒、解、北京、西京七盐司。”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1),沧州、山东两盐使司合并为海丰盐使司。海丰镇盐场成为沧州、山东一带主要产盐区。元至明初,盐业大发展,长芦盐运使司所辖南、北二司各有12场。北十二场设青州分司管理,主管称运判;南12场设沧州分司管理,主管称运同。海丰场时属沧州分司(时沧州分司署衙在今黄骅市羊二庄乡海丰镇一带),范围东界大海,连深州海盈旧场(盐山县苏基),西北过孟洼至武帝台,接利国场(今黄骅城区)。盐民户籍属地为今河北省沧州、盐山、黄骅、青县,山东省乐陵、庆云,是历史上的鼎盛时期。

元代惠民河的开挖,横断并淤塞柳河河道.使海丰镇运盐水道受阻,从此废水易路,内河航运由陆路运输取代,其盐业一度衰落,渐废为墟。明太祖洪武(1368--1398年)年间,盐业转衰为盛,海丰场主管改称盐课司大使,场衙设在今黄骅市羊二庄。据《盐山新志》记载:明初沧州分司运同驻羊二庄东街以辖南司十二场。靖难之役,囚盐民阻燕军南下而遭杀戮,南司诸场尽废,盐业大衰,致使河南省北部地区“民皆淡食”。明祖永乐(1403--1424)初,山西、山东、北京及浙扛一带移民陆续迁来,场灶重立,诸场恢复,以海丰场规模最大,产量最高。山西省洪洞县李柳西迁来此后,观海丰场煮盐盛况,曾著《杨二镬(镬:古代煮盐的大锅)志》一书,详记海丰场制盐规模、煮盐过程以及产盐数量。

明世宗嘉靖元年(1522年)迁洪洞、福建、南京盐民来海丰场传授晒盐技术,海丰场率先易煎煮为滩晒,开长芦盐区滩晒制盐技术之先河。据《长芦盐志》载:明嘉靖元年,在今河北省黄骅、海兴县境内,“有大口河一道,源出于海,分为五流,列于海丰、深州海盈两场之间,河身通东南而远去。有福建一人来传此水可以晒盐,让灶户高淳等于河边挑修一池,隔为大、中、小三段,次第浇水于段内,晒之,浃辰(即十二天)则水干,盐结如冰。以后,海丰场灶户高登、高贯,见此法比刮土淋煎简便,各于沿河一带择方便滩地,亦修池晒盐。共占官地一十二顷八十亩,建立滩地四百二十七处,所晒盐斤,或上纳丁盐人官,或卖于商人添包”。长芦盐运使刘思贤询知晒盐利厚,曾减征盐课以资鼓励,可惜此举井未得到明王朝重视,变革迟缓。而清初却得到全面推行,为盐业发展的中兴奠定了基础。据《盐山山新志》记载,镬产所占唯柳河潮道在蔫,镬在柳河北场,在河南李家桥,此明代南场未并时海丰一场之可敌者,西北接严镇场入沧州界延广二百余里。其实,海丰场滩分南北。南滩于羊二庄东南20公里,设滩20副,各有进潮沟l道。北滩位于羊二庄东北17.5公里处,设滩18副,共有进潮沟6道,全场年产盐5-6千包(每包293.5公斤)。时海丰场场署在今羊二庄西街。嘉靖后期,盐税苛重,造成盐民逃逸,出现“有场无灶”、“有灶无丁”的局面。各场灶滩,草荡多为豪强侵占。长芦盐区诸场萧条,海丰场几近废弃。明穆宗隆庆三年(1569),海阜场并入海丰场。按当时的规模,晦丰场在长芦盐区属亡等场,产盐量居各场之首。

 

 
网站地图